环保产业基本面回暖 医废处置市场迎政策机遇
- 发布时间:2020-05-29
- 发布者: 本站
- 来源: 原创
- 阅读量:
日前,在由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以下简称环境商会)主办的2020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记者了解到,2019年环保产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受疫情影响,今年医废处置市场迎来新增长。同时,与会专家建议医疗废物处置体系建设可“平战结合”,相关企业呼吁继续支持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
2019年近八成企业营收
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
环保产业的内生动力持续好转。“近期,环境商会通过统计、分析百余家环境上市公司的年报发现,总体而言,2019年度环保企业的经营数据在好转,整体经营状况优于2018年。”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介绍。
据环境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近八成企业营收增长,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在净利方面,近七成企业归母净利增长,该比例在2018年仅为半数。
新冠肺炎疫情对环保产业影响几何?赵笠钧表示,一季度不少企业业绩出现下滑,产业短期波动明显。但长期来看,环保产业基本面依然持续向好,产业的内生动力也在持续好转,经营更趋高质量发展。
环境商会执行会长、杭州锦江集团董事长王元珞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目前,环境板块约占杭州锦江集团业务的20%,相比集团原辅材料、劳动力、国际市场的进出口等业务,环境板块受疫情影响明显较小。
环境商会执行会长、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分析,环保产业抗风险、抵御经济周期优势更为明显,原因在于环保产业提供的公共服务多为社会必需品,企业必须保证全年不间断运行,疫情期间也不例外。
谁是行业“后浪”
医废处置市场迎来新增长
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医疗废物处置成为重要“战场”。与此同时,国家政策的不断加码,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医废处置市场还将迎来一波平滑增长,带动产业查缺补漏和整合提升。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19.3吨/天,较疫情前增长近1/4。其中,湖北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从疫情前的180.0吨/天提高到658.4吨/天,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从疫情前的50.0吨/天提高到280.1吨/天。
赵笠钧认为,疫情期间,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快速提升,体现了我国社会制度优势。如果就全国范围而言,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提升要想达到这个速度,存在一定难度。
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20年底前实现每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到2022年6月底前,实现每个县(市)都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建议,相关体系的构建可考虑“平战结合”。“一些平时设施,例如焚烧厂在特殊情况下有些特殊的通道来处理疫情产生的医疗废物,这种体制的建设可能要认真考虑和设计。如果简单地按此次疫情的需求量来构建相关设施的,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王凯军说。
建议出台政策扶持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有序推进新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让悬而未决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补贴有了新风向。
《通知》首次明确“存量”与“新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分割时间点,并指出对于新增项目,国家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继续予以支持;对于存量项目,将另行管理。同时强调,新增项目需纳入各地生活垃圾焚烧中长期规划,明确纳入补贴项目清单的要求。
据环境商会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收入包括地方政府的垃圾处理费和发电上网电价两部分,项目按照市场化运作需要保障收入覆盖成本支出,来自国家基金的电价收入已经占到垃圾发电项目总收入的60%—75%,是项目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对于项目电价兑付的稳定性和时效性决定了垃圾处理企业的正常运营状况,只有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才能够维持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环境商会上交了关于垃圾发电行业电价补贴的相关提案。提案建议,垃圾发电项目应参照光伏和公共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等项目,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资金拨付优先保障范围内,确保补贴资金足额及时拨付到位。
此外,提案还建议,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总量有限情况下,对于优质项目、环保排放标准高或者处置需求紧迫的项目,应优先列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对于项目质量差、处置需求不紧迫的项目,可通过减少补贴予以处罚,甚至淘汰。